每天清晨城市蘇醒時,十幾萬噸建筑垃圾便開啟了“再生”之旅。上百輛建筑垃圾運輸車行駛在路上,一車一車從拆遷現(xiàn)場運來的磚石碎塊,被傾倒在資源化處置場所的空地上,它們將經歷“粉身碎骨”后“回爐重造”,成為可以二次應用的再生產品。一年多下來,有7500萬噸建筑垃圾被運到北京的109個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點,90%實現(xiàn)了“變身”。
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是北京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中出的一道“新招”,即將迎來全新的優(yōu)化和布局。與此同時,建筑垃圾再生作為一個新興行業(yè)的旅途,或將隨著全國城市化的發(fā)展全面開啟。
這個未來北京的“綠肺”,將建設7座凈水生態(tài)島。這兒的再生水處理濾料,都是建筑垃圾處置后的再生產品,具備孔隙率大,凈、蓄水能力強等特點。這里將是北京的“綠肺”,面積相當于6.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7月的,溫榆河公園建設的再生產品試驗段通過檢測,使用再生材料鋪設的道路已經動工。一塊塊海綿磚在工人們的敲打下,鋪設成溫榆河公園的人行步道。
“海綿磚”是典型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換言之,它是磚石碎塊等建筑垃圾“變”的。溫榆河公園坐標位于朝陽、順義、昌平三區(qū)交界處,緊鄰首都機場,城市副上游。清河、溫榆河兩河在此交匯,流經公園濕地,起到凈化過濾的效果后,流向下游的副。這里將建設7座面積為2000-3000平方米的凈水生態(tài)島。其中1-2個島將用再生水處理濾料代替天然骨料進行填充,它們也都是建筑垃圾處置后的再生產品。
“變身”后的建筑垃圾,在這里各顯神通。用北京建工孫河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經理殷朝陽的話說,海綿磚的“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在內部結構穩(wěn)固,能保證透水性能,也具有強度和耐久性,可以讓園區(qū)內降水迅速滲入地表以下,達到海綿城市滲、蓄、滯的功能需求。
再生水處理濾料則具備孔隙率大,凈、蓄水能力強等特點。填島完成后,來水將進入溫榆河公園人工濕地,在環(huán)繞島嶼流動的過程中自然凈化,能確保水質標準維持在IV類或提升IV類以上。
據悉,在溫榆河公園一期建設中,預計將使用再生骨料2萬噸、再生道路材料近1萬噸、生態(tài)海綿磚近2萬平方米。
海綿磚和生態(tài)島,是北京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應用于大型建設項目的一個縮影。據市住建委相關統(tǒng)計,截目前,北京109個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點共處置了7500多萬噸建筑垃圾,生產出再生產品6500多萬噸,目前已使用5000多萬噸。
“變身”后的再生產品,有的成為再生磚,用在世園會停車場、環(huán)球影城主題公園;有的成為再生骨料,被填充進溫榆河公園凈水生態(tài)島、生態(tài)修復中的永定河河道;更多的被還原成再生無機材料,鋪設成一條條公路路基。
“不挑食”的建筑垃圾“分解神器”四五十公分大小的磚石、混凝土塊從機器入料口被“吃”進去,經過幾番“消化”,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被破碎成不同尺寸的骨料。這些骨料,可直接應用于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等工程,也可被制成再生磚。
在距離溫榆河公園不遠處,孫河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點,一條生產線正在運行。
北京正值盛夏。一片拆遷后的空地上,六七條綠色長臂型機械宛如變形金剛般伸展開來,轟鳴著運轉。這條建筑垃圾處理線,是一套名副其實的建筑垃圾“分解神器”。
與生活垃圾的前端分類不同,建筑垃圾經過“神器”處置,可以直接分解成再生資源。
四五十公分大小的磚石、混凝土塊從機器入料口被“吃”進去,經過幾番“消化”,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被破碎成不同尺寸的骨料,在機器出料口堆出一座座小山丘。首先被分解出來的是還原土——一種有用的“垃圾”,隨后是0-5mm、5-10mm、10-25mm、25-31.5mm四種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這些還原土和再生骨料,可以直接應用于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等工程,也可以被制成各類再生磚。
看似快速的“變身”過程,實則需要通過一套精密的處置工藝來完成??蛇M入處置線的建筑垃圾要經歷破碎、篩分和分選三道關卡。“我們的的特點是‘不挑食’,通過三級破碎能對幾乎所有的建筑垃圾進行精細化處理。”北京建工資源循環(huán)利用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淼解釋,在三級破碎中,由于每一級的破碎機粒度分布不同,所以不同尺寸的建筑垃圾將進入不同的分選程序。
需要進行三級破碎的是比較大塊的建筑垃圾,但一般粒徑不能超過半米。這些“大塊頭”經過次破碎后,還原土會被先分離出來;隨后經歷一次“除鐵”,除鐵器依靠磁力將鐵從破碎后的垃圾中吸附出來;之后,工人們需要手工分揀出的木條、織物等小雜物。在次和第三次破碎中,進入破碎的垃圾和篩分出來的骨料將變得更精細,還增加了對輕物質的除雜環(huán)節(jié)。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處置項目都會像孫河處置點這樣,配備一條完善的三級破碎處置線。位于海淀區(qū)的四季青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設備更簡易一些。
“建筑垃圾的管理向來是非常嚴格的,只不過以前主要是運到消納場或資源化工廠處置,現(xiàn)在主要是現(xiàn)場地或近資源化處置。點多了,面大了,這要求我們采取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從“工廠”到“現(xiàn)場”的轉變,還得從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說起。
“‘疏整促’涉及拆違、一般制造業(yè)騰退、城鄉(xiāng)接合部整治改造等多項任務,大量的建筑拆除意味著產生的建筑垃圾量將劇增”,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在這之前,北京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為800萬-1000萬噸,17年開始,北京的建筑垃圾量一年多增9000萬噸,“這接近10倍的增量,依靠當時北京建成的三個年處置量分別為100萬噸的建筑垃圾處置工廠和幾個移動處置設施,是不可能完成處置要求的。”
新建工廠的話,一個正規(guī)的建筑垃圾處置工廠需要3-5年才能建成,北京的建筑垃圾“等不起”。因此,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被提上議程。
“近些年國內沒有哪個地方一年需要處置這么多的建筑垃圾,我們沒有可參照先例,所遇到的困難也。”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設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點,涉及到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增項、消納手續(xù)辦理、用地審批、環(huán)保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涉及的建筑垃圾資源回收和建材生產兩個項目,在當時又都屬于北京市禁止或限制新增產業(yè)類別;再生產品質量方面,還需要符合產品質量標準。
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這種全新的處置模式,只能從試點開始。“當時市住建委會同市相關委辦局,組織北京建工、首鋼、市政路橋等幾家大型建筑企業(yè),針對拆違、棚改、存量垃圾處理等幾類現(xiàn)場開展試點。朝陽區(qū)孫河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是建成的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與綜合利用試點項目,于 2017年5月開始試生產。”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回憶。
經過整整一年的試點,2018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城管委、北京市規(guī)土委、北京市發(fā)改委等11個委辦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鼓勵拆除工程在拆除現(xiàn)場實施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明確了主體責任、資源化處置設施建立要求、費用來源、再生產品種類及使用要求、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政策等內容。
截目前,北京已建成109個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點,年處置能力由原來的不足600萬噸增長到9000多萬噸。其中,拆除任務重、垃圾存量大的大興、通州、朝陽、順義、昌平五個區(qū)占了91個點位。
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與綜合利用的好處,也在實踐中顯現(xiàn)出來。“短期內處置數量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從工廠處置轉移到現(xiàn)場地或近處置后,不僅節(jié)省了建筑垃圾搬運的運輸成本,也減少了車輛上路尾氣排放對空氣的影響以及道路遺撒等問題。”上述負責人說。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舉例,骨料主要用于道路路基和建筑地基回填,標準磚可用于道路雨水口、圍墻等工程砌筑,透水磚、植草磚可用于小區(qū)道路、綠道、停車場、廣場等路面部位,步道磚一般用來鋪設人行道、自行車道等。
根據北京目前相關規(guī)定,市政、交通、園林、水務等市級建設工程,在指定工程部位選擇的建筑垃圾再生產品替代使用比例不得低于10%。
目前,建筑垃圾再生產品主要用于市政道路、園林綠化、人行步道、河道治理四個方面,其中,五成以上的再生材料被用在了市政道路的路基中。“大量的再生道路材料用在市政道路建設中,市交通委也在研究拓展使用范圍,試驗再生材料在承載力、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試點在其他公路工程也用上再生道路材料。”
為了推廣再生產品的使用,市住建委在官網上線了“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綜合利用再生產品信息平臺”,可以在線查詢北京所有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點的地址、企業(yè)名稱、聯(lián)系方式、年處置能力以及再生產品種類。“我們希望能幫助供需雙方快速對接,近采購使用,因為對于建筑垃圾再生產品來說,運輸成本是影響產品價格的重要因素。”上述負責人說。
但如何快速提高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社會接受度,由被動走向主動,依然是北京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中面臨的一道難題。
再生產品的生產和工程使用過程,受到嚴格的監(jiān)管。“目前針對再生產品的標準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生產領域的質量標準,在這方面它們必須符合一般產品標準,完全對標天然原材料生產的產品質量要求;另一類是使用領域的施工技術驗收標準,對再生產品在特定工程應用的指標參數、施工工藝和驗收要求,也不會比天然原材料產品的低。”
“與強制推廣使用相比,如何讓社會更廣泛地接受資源化再生產品、主動采購使用再生產品,才是長遠之計。”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社會公眾對再生產品心理接受度不高的問題,市住建委將從公共設施建設項目入手,加強宣傳引導,大力推廣再生產品應用。
這項工作并不輕松,“需要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從源頭設計上,預估‘疏整促’過后,北京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量有多少、資源化處置后的再生產品又能應用在哪些方面,從而決定處置點數量和位置的選擇。”
加強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是為了解決北京在特殊時期建筑垃圾集中產生問題而提出的。但建筑垃圾再生作為一個朝陽行業(yè),卻正在迎來上升期。
“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迎來一個更新的過程。翻新或者改造,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建筑拆除,隨之而來的是大量建筑垃圾的產生。”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多來,北京市住建委接待了上海、天津、武漢以及雄安新區(qū)等十幾個省市的相關政府部門前來調研或交流建筑垃圾現(xiàn)場資源化處置利用工作。
“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城市面臨著與北京同樣的問題,無論是城市項目的新建還是翻新,只要有建筑垃圾產生,需要考慮怎么去處理。”在沒有多余的土地用來填埋的情況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和再生,將是一條必然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