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黑鎢礦資源豐富,其選礦工藝也較成熟,目前,較常見的黑鎢礦選礦工藝主要包括粗選、重選、細泥處理、精選工藝這幾個主要階段。文本黑鎢礦的選礦現(xiàn)狀進行詳細的分析。
粗選通常指出窿原礦在顎式破碎機破碎(或中碎)前用手選為主的預先富集流程進行處理的工序。通常將入選礦石分為2~3個粒級進行反手選,入選粒度為150~35毫米。有的小選礦廠還保留了“扒欄”作業(yè),選出大于90(或120)毫米的大塊廢石。不過大部分選礦廠都以機械翻轉(zhuǎn)篩丟廢石代替原來的人工扒礦,減輕了勞動強度。這種扒欄作業(yè)對于多丟大塊廢石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下壟大平選礦廠通過扒欄作業(yè)可丟棄28~30%的廢石。
光電選礦和重介質(zhì)選礦先后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分別在黑鎢礦粗選工藝中正式應用,擴大了入選粒度范圍,開始部分地彌補手選粒度下限高的缺陷,提高了廢石選出率。這兩種機械預選方法的應用,為改善黑鎢礦粗選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但目前采用上述兩種方法的選礦廠還不到黑鎢選礦廠總數(shù)的1/4。
1、跳汰作業(yè)。跳汰是粗粒重礦物有效的選別工藝,它在國內(nèi)外黑鎢選礦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對黑鎢礦選收的重要性而言,則系我國黑鎢礦選礦的主要手段,其精礦金屬量占重選回收金屬總量的50%以上。我國現(xiàn)行重選流程中跳汰作業(yè)普遍按窄級別分選原理設置,將合格礦分成10~5、5~2、2~0毫米三個級別入選。
2、磨礦作業(yè)
我國黑鎢選礦廠的球磨機磨礦流程以兩段和一段居多,也有采用“一段半”磨礦的,只有個別選礦廠采用三段磨礦。
一段磨礦流程簡單,磨礦產(chǎn)品一般都與分級雙篩構(gòu)成大閉路循環(huán)。其特點是流程結(jié)構(gòu)緊湊,占用設備少,磨礦費用較小,磨礦過程產(chǎn)生的總細泥量也較少;但循環(huán)負荷較大,限制處理量的提高,篩分效率不高時易造成鎢礦物過粉碎損失。該流程適合處理以粗中粒為主的較均勻嵌布的黑鎢礦石。只要嚴格控制碎礦粒度(小于8~10毫米),選擇較恰當?shù)难h(huán)負荷,在一定的處理能力的條件下,有可能達到與兩段閉路磨礦相同的技術(shù)效果。
“一段半”磨礦是比較理想的磨礦流程。其特點是中礦實行單獨再磨再選,由于一段磨礦后的粗粒級中只有一部分進入段磨礦,故稱段為半段磨礦。這種磨礦流程適應性較強,與一段和二段磨礦比較,有利于連生體的再次解離,且流程較簡單,又能獲得較好的工藝指標,可適用于處理粗中粒非均勻嵌布的黑鎢礦石。
二段磨礦流程的特點是段粗磨,段細磨,階段磨選,這樣鎢礦物可以分階段解離,及早回收,減輕泥化損失。同時亦減少了磨礦的循環(huán)負荷,有利于擴大合格礦的處理量;磨礦過程的金屬泥化與篩分效率關(guān)系較小,可以做到貧富分選,互不干擾。但流程復雜,設備較多,磨礦費用大,這類流程采用的選廠較多。
三段磨礦流程只適用于中細粒非均勻嵌布的礦石,滸坑選礦廠的生產(chǎn)流程是這類流程的代表,其特點是粗細分磨、貧富分磨,使細粒鎢礦物達到較完全解離,以獲得較高的工藝指標。
3、搖床作業(yè)
搖床是目前回收2~0.04毫米粒級黑鎢礦的較有效方法。根據(jù)它的用途可分為礦砂搖床和礦泥搖床兩種。
礦砂搖床通常系指處理0.074~2毫米粒級的搖床。目前多采用矩形床條搖床,前者的沖程可達24~26毫米,故適合處理較粗的物料,處理能力也較高,為大多數(shù)中、小選廠所采用,后者結(jié)構(gòu)較簡單,但沖程不能超過20毫米,較適合處理中、細粒物料,主要在西華山、大吉山等選礦廠應用。
礦泥搖床是我國鎢細泥的主要分選設備。目前應用的礦泥搖床有三種:6-S型礦泥搖床、普通床頭刻槽搖床、彈簧刻槽搖床。
鎢選礦廠的細泥通常系指-200目的礦泥。鎢細泥具有產(chǎn)率大、金屬占有率高、以及越細越富的特點。鎢細泥分選難度較大,一直是黑鎢選礦廠一個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鎢細泥的處理有單一重選工藝和單一浮選工藝兩大類。前者是鎢細泥選收的主要手段,它大致有三種流程:單一搖床處理流程;搖床-鋪布溜槽處理流程;搖床-離心機處理流程。以第三種流程的選別指標更高。
黑鎢選礦廠通常在重選段生產(chǎn)品位較低的毛精礦,然后在精選段加工,以提高精礦品位和除去硫、砷、錫、磷等雜質(zhì),達到商品精礦的要求。另外,精選段還擔負著回收富集于毛精礦中各種伴生礦物的任務。它大致有下列幾個工序。
1、毛精礦的富集與脫除硫砷。+60目毛精礦的富集與脫除硫、砷通常采用枱??;-60目毛精礦則用浮選除硫、砷,搖床富集。枱浮脫除硫、砷效率很高,一般可達到98%左右,在不含錫或含錫很少的選礦廠,通過枱浮便可得到商品精礦。
2、鎢錫分離。通常采用干式強磁場磁選機進行鎢錫分離;-60目細粒精礦采用濕式強磁場磁選機磁選也能獲得較好效果。對細粒鎢錫混合精礦個別選礦廠用浮選法分離鎢錫,也得到較好的工藝指標。對于含錫較高的細粒鎢精礦和難選中礦有些選礦廠采用氯化焙燒法除錫,以獲得商品精礦。
3、鎢磷分離。對含磷灰石的物料通常用酸浸法除磷,但鹽酸耗量高,鎢金屬損失較大。近年來一些選礦廠對該工藝進行了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大吉山選廠將酸浸法改為浮-重-酸浸聯(lián)合工藝,首先用氧化石臘皂浮出白鎢、磷灰石等礦物,再用搖床進行白鎢-磷灰石的重選分離,搖床中礦和尾礦用鹽酸浸出,除去磷灰石。此工藝的改革使除磷作業(yè)的回收率提高了2%以上,鹽酸用量減少了80%,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
以上通過介紹黑鎢礦選礦各階段工藝,反映出了黑鎢礦的選礦現(xiàn)狀。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黑鎢礦的選別技術(shù)也在不斷的更新和改革,各選廠在原工藝的基礎上,可大膽的進行新工藝的嘗試。更多黑鎢礦選礦信息,可隨時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