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礦細泥回收能否搞好,是評判鎢選回收率是否高的標準之一。某鎢選廠在生產(chǎn)期間,鎢礦細泥回收率低,嚴重影響了鎢礦回收,造成了資源浪費。為此,該廠積極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鎢礦泥化的防止與細泥歸隊處理
減少鎢礦泥化是減少鎢細泥損失的主動而積極的措施。鎢礦物脆性大,在球磨機碎磨過程中,易于粉碎泥化。鎢礦一旦泥化到目前細泥選別設(shè)備的難選粒級,在選別過程中,勢必流失于尾礦中。
根據(jù)鎢礦的這一特性,必須嚴格地貫徹早收、多收的原則,把進入碎磨作業(yè)之前的原料中已單體解離的礦物,用跳汰機及早回收,這是防止泥化損失,提高回收率的有力措施。然而要達到礦物的解離,碎磨過程必然要造成部分礦物的泥化,這是互相矛盾的。破碎設(shè)備所造成的泥化遠比磨礦設(shè)備所造成泥化程度要小。避免礦物的大量泥化,除上迷加強早收多收外,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用加大碎礦比,以減小磨礦比,即縮小進磨礦的粒度是防止鎢礦物大量泥化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對于碎磨過程中所難免產(chǎn)生的次生細泥,重選段的選別條件無疑是不適應的,應當加強分級脫泥,將-200目礦泥集中歸隊于細泥系統(tǒng),以免在重選的損失,這也是加強細泥回收,減少金屬流失的重要措施。
2、原、次生細泥的分別處理
原生細泥品位相當于次生細泥的三倍。若人為使之混合,既混亂了原料性質(zhì),又降低了給礦品位,造成細泥處理的困難,為此某選廠始終堅持了原、次生細泥分選的原則。根據(jù)原、次生細泥品位的不同,而決定掃選的次數(shù),這是非常有利的。
3、實行窄級別的搖床選別
實行窄級別分級,以利于床面上礦物分選作用的加強,同時減輕搖床的負荷,這將大大地改善細泥搖床選別的效果。而細泥處理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單位選別面積的生產(chǎn)率小,復選次數(shù)多,要求精工細作,才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指標。
為此,該選廠1964年后把原、次生細泥分別從原來的四級和三級改為五級和四級入選。但由于現(xiàn)用分級箱,原采用自由排礦式,分級并非十分嚴格,每室排礦中勢必帶下一部分-250目細泥質(zhì)進入各級搖床,流失于尾礦。為彌補分級箱這一不足,從搖床選別之后,集中這一粒級是比較容易和現(xiàn)實的。根據(jù)測定,粗選搖床和部分掃選搖床之溢流,含有80%以上-250目細泥,將其單獨截取,返回分級箱,以除去夾雜其中的+250目部分,將分級箱溢流,送往離心機處理。這樣嚴格了細泥的分級處理,有效地控制了搖床尾礦+43微米占80.0%,WO?品位在0.08%左右。同時由于粗選搖床溢流的截取,降低了掃選搖床之負荷,減少了礦漿粘性,提高了入選的濃度,使掃選作業(yè)回收率提高到25%左右。
4、采用離心選礦機代替鋪布溜槽處理細泥分級箱溢流
離心機在該礦于1967年上半年正式投入生產(chǎn)。六年半的生產(chǎn)實踐證明,離心選礦機可以用于鎢細泥選別,代替鋪布溜槽,效果良好。
5、加強細泥毛鎢精礦加工,提高細泥的回收率
在細泥毛鎢精礦精選加工過程中,使用什么設(shè)備,以適應于細泥毛鎢精礦的粒級范圍,使之不于細泥毛鎢精礦的粒級范圍,使之不于在精選加工中無法收回而流失于尾礦,是值得研究的問題。1966~1967年間,試驗推廣使用了皮帶溜槽,處理-43微米占85%左右的浮選尾礦Φ2米濃泥斗溢流,代替了原有鋪布溜槽,手工摸斗、澆斗等作業(yè)。用彈簧床頭,生漆刻槽搖床處理+43微來占75%左右的Φ2米濃泥斗沉砂,消除了手工作業(yè)中反復搬運過程的金屬損失,穩(wěn)定了精選加工條件,提高了回收率,其作業(yè)回收率分別為76%和92%左右。
該鎢選廠采取的提高細泥處理的措施大致是上述5點,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該廠鎢礦細泥回收有了較大的提升,鎢選回收率隨之大增,因此大幅度提高了該廠了經(jīng)濟收益,其他各選廠可借鑒。
鎢礦選礦工藝詳情,可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