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水力旋流器工作的因素包括結(jié)構(gòu)參數(shù)、操作條件和礦石性質(zhì)等。
旋流器的直徑D、給礦口直徑dc和溢流口直徑dy是影響處理量Q和分級粒度dy的主要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將式(4-45)加以轉(zhuǎn)換,可以得出礦漿體積處理量與旋流器直徑的大致關(guān)系為:
隨著礦漿流量增加,礦漿的向心流速亦增加,分級粒度變粗。將式(4-46)中Q、dc和h均換算成D的比例值,則得
因此,進行粗分級時常選用較大直徑旋流器;在細分級時則用小直徑旋流器。如果后者處理能力不夠時,可以將多臺并聯(lián)使用。
給礦口的大小對處理能力、分離粒度以及分級效率均有一定影響。其直徑常與旋流器直徑呈一定比例,大多dc=(0.08~0.25)D。給礦口的橫斷面形狀以矩形為好。而縱斷面常為圖a)所示的切線形。由于這種進料方式易使礦漿在進入旋流器時與器壁沖擊產(chǎn)生局部旋渦影響分級效率。因此出現(xiàn)了如圖b)的漸開線形及其他型式的給礦管。
旋流器的給礦主要有兩種方式
a、穩(wěn)壓箱給礦———借高差用管道自流給入旋流器或用砂泵將礦漿揚送到高處穩(wěn)壓箱中再引入旋流器。這種給礦受高差條件限制,只能在低壓給礦時使用。
b、砂泵直接給礦———這種給礦方式可獲得較高的給礦壓力,配置方便,管路少,便于維護,因此使用廣泛。
其中主要的是給礦粒度組成(包括含泥量)和給礦濃度。給礦粒度組成和對產(chǎn)物的粒度要求影響選用的旋流器直徑和給礦壓力。當旋流器尺寸及壓力一定時,給礦濃度對溢流粒度及分級效率有重要影響。給礦濃度高,分級粒度變粗,分級效率亦將降低。當分級粒度為0.074mm時,給礦濃度以10%~20%為宜;分級粒度為0.019mm時,給礦濃度應取5%~10%。
用于分級的旋流器工作狀態(tài)應是沉砂呈傘狀噴出,傘的有不大的空氣吸入口。這樣使空氣在向動時能攜帶內(nèi)層礦漿中的細顆粒從溢流中排出,因而有利于提高分級效率。此時傘的錐角應如圖3-4-20所示大小。如旋流器用于濃縮時可取繩狀排出,此時沉砂濃度高。而在用于脫水時,沉砂應以較大角度的傘狀排出,這時沉砂濃度更低,相應可獲得含固體量更少的溢流。